AI正推動典範轉移:AI如何改變領導力、企業策略與人類價值

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重塑著工作方式、企業運作,以及領導者角色。本文源自2025年4月15日麻省理工學院(MIT)舉辦的「AI時代的領導力:建構、學習與實驗」座談會,該活動是MIT「想像力行動」(Imagination in Action)系列活動的一部分。
這場討論匯聚了四位頂尖專家:執行教練Alisa Cohen主持,邀請了哈佛商學院教授Amy Edmondson、Perplexity AI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策略官Johnny Ho及創業家兼投資者Jeremy Wertheimer深入探討AI時代的三大核心議題。他們的對話提供了關於領導力典範轉移、企業應用策略,以及人類價值重新定位的精闢見解。
專家背景:多元視角的交匯
這場座談的獨特價值來自四位專家的多元背景:
Alisa Cohen作為執行教練,曾輔導過Venmo、Etsy等初創企業和IBM、Google等Fortune 500公司的高管,著有《From Start-up to Grown-up》一書。她長期觀察企業成長過程中的領導挑戰,為討論帶來了跨產業的實務視角。
Amy Edmondson是哈佛商學院教授,被譽為心理安全概念研究的先驅,著有《The Fearless Organization》等重要著作。她的研究專注於組織如何在快速變化環境中學習和適應,這對AI時代的領導力至關重要。
Johnny Ho作為Perplexity AI的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策略官,領導產品開發。在創立Perplexity AI之前,他曾在Tower Research Capital擔任高頻交易員,並在Quora擔任工程師。Ho親身經歷了如何在AI原生公司中建立創新文化,為座談提供了最前沿的實踐經驗。
Jeremy Wertheimer擁有MIT人工智慧博士學位,創立了被Google收購的ITA Software,曾任Google工程副總裁達8年。他也是多家計算抗體設計、超解析顯微鏡等尖端科技公司的共同創辦人,目前是MIT和哈佛Broad研究所的訪問科學家,融合了AI研究和企業轉型的雙重專業。
這四位專家的觀點交匯,讓我們得以從多個維度觀察AI如何改變領導力實踐、企業運作和人類價值定位。
領導力的典範轉移:從控制到引導
從提供答案到設定方向
「你可以自由設定方向,但顯然你並不擁有所有答案,因此,你是在設定方向,而非提供答案,你正在幫助人們提出更好的假設。」哈佛商學院Amy Edmondson教授一語道破AI時代領導力的本質。

這標誌著領導思維的根本轉變——從過去被視為「提供明確答案的人」,轉變為「引導團隊探索未知的舵手」。正如Johnny Ho所言:「你需要領導力,你需要願景,你需要為AI提供方向。」
企業中的三種AI使用者
座談會開始,Cohen就點出了企業中存在的三種AI使用者類型:「我看到的AI使用者大致可分為三類:使用AI但不敢承認的員工;因抗拒、恐懼或顧慮而不使用AI的員工;以及要求員工必須使用AI的領導者,甚至要求員工證明自己的工作無法由AI完成。」
這種複雜的組織生態,要求領導者既要理解員工的恐懼和抗拒,又要積極推動組織的數位轉型,在兩者間找到平衡。

Shopify案例:強制還是引導?
座談會討論了Shopify CEO Toby Lutke的內部備忘錄,Cohen總結備忘錄的兩個關鍵點:「我曾建議每個人使用AI,但建議還不夠,我現在要強制推行;你必須證明某項工作無法由AI完成,才能獲得更多人力資源。」
Edmondson教授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當你作為領導者有願景,有抱負,而實際情況與此不符時,這就是一個差距。從本質上說,有兩種方法可以彌合這一差距:一種是要求人們彌合差距,另一種是讓彌合差距變得有吸引力。」
她進一步解釋了第二種方法的實施:「要讓彌合差距變得有吸引力,你需要將機會框定為機會本身,以極大的謙遜將其框定為學習機會,邀請員工與你一起參與。你還需要創造和解釋你如何為這些實驗創造空間,因為許多實驗第一次嘗試時不會完美運作,所以你明確表明犯錯是可以的。」
心理安全:實驗文化的基石
作為心理安全概念的先驅,Edmondson教授特別強調了心理安全在AI時代的重要性:「心理安全描述的是一種學習環境,一個你知道自己可以犯錯而不會帶來災難性後果的環境。」
她澄清了一個常見的誤解:「首先,心理安全與友善無關。更重要的是,它與感到舒適無關,某種程度上,它與感到不舒適有關,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不舒適的。」
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團隊需要不斷嘗試新方法,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失敗。如果這些失敗被掩蓋而非被視為學習機會,組織將錯失寶貴的適應機會。「你希望縮短失敗發生與學習發生之間的時間,如果這些失敗被掩蓋,這段時間就會延長。」
企業AI應用策略:從抗拒到擁抱創新
Perplexity AI案例:AI作為組織的「倍增因子」
對比傳統企業的猶豫,Perplexity AI的Johnny Ho分享了他們如何將AI視為組織的「倍增因子」:「對我們來說,AI是每個人的倍增因子,包括領導層。我們不需要聘請行政助理或大量助手,而是使用AI來整理所有流向你的資訊。這讓你能夠管理更多直接報告,更快地處理這些資訊,並且不需要那麼多管理層級。」

在Perplexity AI,AI應用已成為工作文化的一部分:「對我們來說,任何你做過至少三次的任務,都應嘗試自動化。當你發現自己做某事效率不高,比如反覆閱讀大量文本,為什麼不嘗試用AI來總結它?」
這種將AI融入日常工作流程的做法,讓Perplexity AI能夠以相對精簡的團隊完成更多工作。「即使總輸出量相同,你也能透過AI讓每個人的效率提高50%到100%。」
從「穩定」到「實驗」:創業思維的重要性
專家們一致認為,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組織需要採納更具創業精神的思維方式。創業家Jeremy Wertheimer指出了傳統企業與創業公司之間的根本差異:
「在大型組織中,你可能會依賴過去的成功,並希望能夠延續——這在變化不大的時期是合理的,但在劇烈變化的時代,你需要對新機會保持開放。創業思維的優勢在於你沒有過去的成就可以依靠,所以你總是在尋找新事物。」

執行即學習:新時代的管理哲學
面對AI的快速變革,傳統的管理方法已顯得捉襟見肘。Edmondson教授提出了「執行即學習」的新範式:「他們必須執行,因為他們有客戶、供應商和所有依賴他們的人。所以他們需要完成工作,但他們需要適應一種思維和行動方式:在工作的同時學習如何做得更好,在工作的同時嘗試可能失敗的新方法。」
低成本實驗:AI時代的競爭優勢
AI時代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驗成本大幅降低。Jeremy Wertheimer指出了這一關鍵優勢:
「每個人都在研究前沿的未知領域。研究的好處是,你不需要花費5年時間失敗,你可以在一小時內獲得成功或失敗的結果。研究的成本已經大幅降低,而潛在的成功仍然巨大。」
人類價值的重新定位:摩擦、意義與未來工作
人類意義的探尋
在座談會中,Cohen提出了一個根本問題:「如果AI正在奪走我們的工作、提高我們的生產力、釋放時間,那麼我們作為人類如何共同找到自己的意義和自我決定?」
Amy Edmondson對此提供了深刻見解:「以某種形式而言,對大多數人來說,意義與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有關。可能是改善你最好朋友的一天這樣的小世界,也可能是對你認為會支持地球生命更長久未來的更大世界做出貢獻。」
她強調,能夠在看似微小或不重要的任務與組織追求的更大願景或意義之間建立直接連結,對於存在感和體驗意義而言絕對至關重要,這也是極具激勵性的。
摩擦創造肌肉:AI時代的人類優勢
在討論AI接管日常任務時,Edmondson教授提出了一個反直覺的觀點——為「摩擦」辯護:
「我想為摩擦做個辯護。在這樣的會議上,我們經常聽到要消除一切摩擦,但摩擦正是給予我們肌肉的東西,無論是認知上還是身體上。我們確實需要,事實上也享受這種摩擦。」
她進一步解釋了挑戰與意義之間的聯繫:「談到意義,當你花一個小時或數月時間苦苦思索,最終破解密碼、找到一個非常困難問題的解決方案時,會帶來極大的樂趣。這種奮鬥然後獲得勝利的感覺,正是使我們成為人類的一部分。」
知識的起源與連續性
當討論到AI可能替代人類工作時,Johnny Ho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無論AI變得多麼先進,人類知識的起源與脈絡仍然關鍵。
「對我們來說,這仍然關乎傳播世界知識的整體使命,」他解釋道,「因此,來源仍然是人類撰寫的內容,這對我們很重要。無論你是詢問關於數學或科學的問題,AI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你仍然想要某種人類起源,或者歷史,或者關於那個發展如何發生直至今日的背景。」
Johnny Ho展望未來時指出:「即使未來AI在證明新定理或解決人類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方面領先,你仍然至少有那種痕跡和動機,解釋為什麼那些問題首先存在。你仍然需要某種領導力,某種願景或方向來引導AI。」
未來十年的就業展望
作為長期參與AI領域的資深專家,Jeremy Wertheimer對未來工作提供了令人深思的預測。他首先強調,某些領域的挑戰不會很快消失:
「我很高興在這裡宣布一個好消息:藥物研發在短期內不會得到解決。當AI將所有人類知識聚集在一起時,也許我們能把失敗率從99%降到97%或95%,但仍有無限量的工作要做。」
他進一步解釋,人際互動和照護領域將持續需要人類參與:「照顧人的項目不會消失。當然,有些選擇是你提供什麼樣的照顧,你會讓機器人提供什麼樣的照顧,這些都是你可以做的選擇。」
然而,Wertheimer也坦言,某些工作面臨更大風險:「如果工作只是把一個小部件變成另一個小部件,我會擔心這些工作,因為這些工作可以被自動化。」
批判性思維:人類的競爭優勢
面對AI快速發展,專家一致強調批判性思維將成為人類最重要的競爭優勢。正如Johnny Ho所強調的:「保持批判性思維,這樣你才不會被AI取代。」
Amy Edmondson補充道:「提出好問題是人類在現實生活或視訊通話中很少做的事情。他們不問好問題,他們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他們可能在聆聽,但並不真正在想『我漏掉了什麼?還有哪些其他觀點?』」
這種提問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正是AI目前難以完全模擬的人類特質。
新時代領導者的核心任務
綜合座談會的精闢見解,AI時代的領導者面臨四個核心任務:
1. 問更好的問題,而非提供所有答案
當被問及給領導者的一條建議時,Edmondson教授的回答簡潔有力:「問更好的問題。」在未知領域中,領導者的價值在於指明方向,引導探索,而非宣稱擁有所有解決方案。
2. 創造心理安全的環境,鼓勵實驗
確保團隊成員能夠坦承錯誤、提出異議、尋求幫助,而不必擔心負面後果。這種環境對於促進創新和適應AI帶來的變化至關重要。
3. 將AI視為倍增因子,而非取代者
如Perplexity AI的做法所示,AI最大的價值在於放大人類能力,而非完全取代人類。領導者需要將AI融入工作流程,使每個人都能更有效地工作。
4. 連結個人工作與更大意義
在AI可能取代某些任務的時代,領導者需要幫助人們看到更大的圖景,將日常任務與組織的更大使命和社會影響連結起來,創造真正的工作意義。
展望未來,我們需要重新定義人機協作的成功
AI時代下,我們得重新思考如何定義成功。當許多傳統任務被自動化時,我們的價值不再僅在於完成工作,而在於我們如何影響他人、社會和未來。
隨著AI繼續發展,未來工作場所將走向人機協作的新模式。在這一模式中,AI處理例行性、可預測的任務,而人類則專注於:
- 創造性問題解決:處理複雜、非結構化的問題
- 人際關係與照護:提供情感支持和人性化服務
- 道德判斷與價值觀:在複雜情境中做出符合人類價值的決策
- 創新與實驗:探索未知領域並創造新知識
- 賦予AI方向:為技術應用設定目標和界限
如Johnny Ho所言,未來屬於「有願景的人,因為願景不會被自動化。」在AI日益强大的世界中,真正的領導力不在於控制和命令,而在於啟發、引導和創造使人們茁壯成長的環境。這或許正是AI時代最寶貴的人類特質——領導的藝術,以及尋找意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