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晶片戰升溫!美國對NVIDIA H20祭出無限期出口管制

美國政府近日宣布對NVIDIA的H20人工智慧晶片實施無限期出口管制,引發各界廣泛關注,不僅影響全球AI晶片供應鏈,更成為美中科技戰的最新戰場。這項管制措施導致NVIDIA預估第一財季將面臨55億美元的財務衝擊,股價應聲下跌6%,反映出投資市場對此決策的負面反應。
H20晶片:中國AI進化的關鍵催化劑
H20晶片是NVIDIA專為符合美國出口管制規定而設計的產品。在2023年10月後,美國政府收緊對高效能AI晶片的出口限制,將NVIDIA的旗艦產品H100和A100列入管制清單。為了維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NVIDIA隨後推出了性能略低的H800和A800,以符合當時的出口限制標準。
然而,美國政府很快發現這些「降級版」晶片仍具備強大的AI運算能力,進一步收緊規定。於是NVIDIA再度調整,推出了H20晶片,試圖在合規與效能間取得平衡。
「H20雖然不適合大規模訓練AI模型,但在推理(inferencing)方面表現良好,足以支持中國企業開發先進的AI應用,」一位產業分析師表示。
NVIDIA AI晶片系列比較表
晶片型號 | 發布時間 | 主要性能特點 | 管制狀態 | 管制時間 | 中國市場定位 |
---|---|---|---|---|---|
A100 | 2020年5月 | • 7nmGA100架構 • 40/80GB HBM2記憶體 • 19.5 TFLOPS (FP32) • 312 TOPS (INT8) • 600GB/s記憶體頻寬 |
禁止出口中國 | 2022年9月 | 完全禁止 |
H100 | 2022年3月 | • 4nm Hopper架構 • 80GB HBM3記憶體 • 60 TFLOPS (FP32) • 1000 TOPS (INT8) • 3.35TB/s記憶體頻寬 • 第二代Transformer引擎 |
禁止出口中國 | 2022年9月 | 完全禁止 |
A800 | 2022年11月 | • A100降規版本 • 降低互連頻寬(40GB/s→ 24GB/s NVLink) • 其餘規格類似A100 |
初始允許→ 禁止出口 |
2023年10月 | 最初作為A100替代品, 後被禁止 |
H800 | 2023年3月 | • H100降規版本 • 降低互連頻寬 • FLOPS與H100相近 |
初始允許→ 禁止出口 |
2023年10月 | 最初作為H100替代品, 後被禁止 |
H20 | 2023年11月 | • H100再降規版本 • 降低FLOPS • 96GB記憶體 • 推理性能優化 • 較弱的訓練能力 |
初始允許→ 禁止出口 |
2025年4月 | 推理工作負載優化, 最新被禁止 |
L20 | 2023年11月 | • L40S降規版本 • 針對推理工作優化 • 48GB GDDR6記憶體 |
允許出口 | 尚未管制 | 低功耗AI推理工作 |
RTX 5090D | 2024年 | • 消費級晶片的商用版 • 檢測到AI訓練會自動降頻 • CUDA生態系支持 |
允許出口 | 尚未管制 | 過渡性解決方案 |
Blackwell系列 | 2024年3月發布 (尚未出貨) |
• 新一代架構 • 性能是H100的4倍 • 高度優化的AI訓練 |
預計禁止 出口中國 |
已預先管制 | 不適用 |
美國出口管制的演變:從限制到全面戒備
美國對AI晶片的出口管制政策經歷了明顯的升級過程。拜登政府初期主要聚焦於禁止最頂級晶片的出口,隨著中國AI技術的快速進展,這一策略逐步收緊。
「中國在2017年發布的AI戰略明確表示,要在2030年成為全球AI領導者。他們設定了2020、2025和2030年的里程碑,並且正在按計劃推進,」曾與NVIDIA高層座談的產業專家在《All-In》Podcast中指出。
美國政府日益擔憂,即使是性能受限的H20晶片,仍可能助力中國加速AI發展。這種擔憂在中國AI模型DeepSeek展現出驚人能力後更加強烈。
DeepSeek R1模型的成功正是這種擔憂的具體例證。據《Lex Fridman Podcast》訪談透露,DeepSeek團隊能夠高效地利用受限制的H800晶片開發出能與OpenAI模型相媲美的AI系統。DeepSeek更通過優化軟體架構和低階程式設計,成功克服了硬體限制,展現了中國企業的技術適應力,這進一步加深了美國對出口管制有效性的憂慮。
BBC新聞報導:「最近中國生成式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出現,讓美方再次擔憂,即便是性能較低的晶片,也可能促成重大技術突破。『深度求索』宣稱,他們使用這些低階晶片,也能達到如同ChatGPT般的運算效能。」
根據鉅亨網報導,美國商務部調查發現,「DeepSeek涉嫌透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第三國轉運管道取得NVIDIA 6萬餘枚高階晶片。2月底新加坡海關突襲行動中,三名中間商因涉嫌詐欺被起訴,案件直指晶片流向中國科技企業。」
各方立場:利益與安全的拉鋸戰
NVIDIA:市場與合規的兩難
NVIDIA面臨著嚴峻的商業挑戰。根據《All-In》Podcast披露的數據,NVIDIA約47%的營收來自中國及相關國家。這使得公司不得不在遵守美國法規和維護核心市場之間尋求平衡。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曾向中國國家媒體表示:「中國市場對我們非常重要。」他近期在海湖莊園(Mar-a-Lago)與川普的會面,試圖在保持出口能力的同時,承諾增加在美國的投資。然而,這些努力似乎並未阻止美國政府實施更嚴格的管制。
《Lex Fridman Podcast》訪談更進一步揭示,NVIDIA在AI晶片市場的優勢不僅來自硬體,更來自其成熟的軟體生態系統。即使競爭對手如AMD在某些方面的硬體優於NVIDIA,但其軟體支援遠遠落後。「AMD的硬體在很多方面比NVIDIA更好,但問題是他們的軟體真的很糟糕,」一位技術專家在訪談中指出。這種市場優勢更加凸顯了失去中國市場對NVIDIA的重大衝擊,使其更積極尋求維持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最新動態顯示,黃仁勳於4月17日應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之邀訪問北京,並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面。據報導,黃仁勳此行除了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面外,也與NVIDIA客戶會面,其中包括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討論如何為中國設計下一代晶片,以滿足客戶需求及美中雙方監管要求。

BBC報導指出,黃仁勳飛抵北京的時機「恰逢美國對其晶片祭出新一輪出口管制」,使這次訪問格外引人關注。
對於黃仁勳的北京之行,美國總統川普表示:「黃仁勳是很了不起的人,已經變成我的朋友,我知道他以國家為榮,很愛國,我一點都不擔心他。」這一表態顯示美國政府內部可能對NVIDIA與中國的商業往來存在不同意見。
美國政府:國家安全與產業利益的平衡
拜登政府的出口管制策略試圖在兩個目標間取得平衡:維持美國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允許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
「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平衡的局面,」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AI Policy Podcast》專家評論道,「如果拜登政府再多執政三個月,他們可能早就禁止H20出口了。因為他們認為H20晶片已經太過強大,無法妥善平衡這兩個目標。」
川普政府上任後,曾傳出可能放寬對H20的出口限制,但最新的無限期管制舉措表明,美國政府對技術出口的立場正趨於強硬。
《Lex Fridman Podcast》的專家指出,出口管制的效果高度依賴於AI技術發展的時間軸。「如果你認為AGI(通用人工智慧)在2-3年內就會實現,那麼出口管制的立即效果就非常重要。」相反,「如果你認為AI的重大突破需要5-10年或更長時間,那麼中國的產業能力和人才優勢可能最終會克服這些限制。」這一見解解釋了為何美國政府如此重視在短期內維持技術優勢,特別是在看到中國AI模型如DeepSeek R1取得明顯進展後。
根據BBC報導,「美國商務部表示,此舉是為了維護『國家與經濟安全』。」這一說法直接點明了出口管制的核心目的。更進一步,鉅亨網報導,「美國眾議院的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在周三(16日)公佈的調查報告中,將DeepSeek定性為『深刻威脅』,並指控DeepSeek通過三種方式危及美國安全,分別是利用後端基礎設施將美國用戶數據傳回中國、根據中國法律要求秘密操控搜尋結果以及使用非法模型蒸餾技術竊取美國技術成果。」
中國政府:建立科技自主的決心
面對美國不斷升級的出口管制,中國正加速推進晶片自主研發計劃。據報導,中國已投入370億美元用於開發自主的3奈米晶片技術,同時已成功推出7奈米晶片。
「如果你給一個人一塊晶片,他能製造一些半導體。但如果你教一個人如何製造晶片,他能生產大量半導體,甚至可能入侵台灣,」一位評論人士在Podcast中半開玩笑地說,反映出美國對中國晶片能力提升的擔憂。
根據BBC報導,「包括騰訊、阿里巴巴以及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等中國科技巨頭,對H20晶片需求殷切,並已提出大量訂單」,反映了中國企業對這種次高階晶片的渴求。
面對美國的管制,中國產業專家李子謙(Chim Lee)向BBC表示,「中國已有包括華為在內的企業投入研發替代NVIDIA的AI晶片」,他認為,「美國的限制措施可能反而促使中國研發更佳的晶片」。他補充說:「這對中國AI產業確實帶來挑戰,但不至於大幅拖慢中國在AI上的發展與應用。」
為應對出口限制,中國企業也在尋求替代方案。鉅亨網報導,「為應對美國對高性能AI晶片的出口限制,NVIDIA推出RTX 5090D等『特供版』晶片,通過降低算力(如檢測到AI訓練則3秒鎖死)滿足合規要求。儘管性能受限,但憑藉CUDA生態優勢,這些產品仍被部分中國企業視為過渡選擇,例如字節跳動、騰訊等大廠均大量採購H20晶元。」
產業影響:全球供應鏈的重組
這場晶片管制戰正迫使全球科技供應鏈重組。台積電等廠商面臨是否將更多產能轉移至美國的抉擇,但政策的不確定性使這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決策變得複雜。
「你需要政策穩定性才能吸引這些投資,」一位專家在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AI Policy Podcast》中指出,「這些都是多年、數百億美元級別的投資。如果政策環境不穩定,你很難向投資者證明投資的回報率。」
同時,中國企業正尋求各種方式獲取所需技術,包括可能通過第三國或殼公司規避出口管制。這種情況導致監管機構面臨巨大執行挑戰。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社群媒體上指出,「當美國、大陸都努力拉邦結派的當下,黃仁勳站出來投北京一票,這個場景一定震驚川普,很快地,他就被川普認證『好朋友』」。謝金河進一步評論說,「這次黃仁勳在關鍵時刻遞出投名狀,強烈表態要和大陸綁在一起,這對台灣伺服器等相關產業恐怕是惡耗」。

黃仁勳本人也曾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坦言,「理論上在台灣以外的地方製造晶片,是可行的,但中國市場是無法被取代的」,強調「中國約佔美國科技產業市場約三分之一比重,若美國企業無法與大陸做生意,將對美國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黃仁勳與中國高官及DeepSeek創辦人的密集會談,引發了業界對NVIDIA可能在中國本土生產晶片的猜測。黃仁勳與梁文鋒的討論圍繞「如何為中國設計下一代晶片,以滿足客戶需求以及中美雙方的監管要求」。一種可能的解讀是,NVIDIA可能考慮與中芯國際(SMIC)等中國晶片製造商合作,設計符合出口管制要求的中國版晶片。這將是對美國出口管制的戰略性規避,同時保住中國這個關鍵市場。《AI Policy Podcast》中指出,「這些都是多年、數百億美元級別的投資。如果政策環境不穩定,你很難向投資者證明投資的回報率。」
同時,中國企業正尋求各種方式獲取所需技術,包括可能通過第三國或殼公司規避出口管制。這種情況導致監管機構面臨巨大執行挑戰。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社群媒體上指出,「當美國、大陸都努力拉邦結派的當下,黃仁勳站出來投北京一票,這個場景一定震驚川普,很快地,他就被川普認證『好朋友』」。謝金河進一步評論說,「這次黃仁勳在關鍵時刻遞出投名狀,強烈表態要和大陸綁在一起,這對台灣伺服器等相關產業恐怕是惡耗」。
黃仁勳本人也曾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坦言,「理論上在台灣以外的地方製造晶片,是可行的,但中國市場是無法被取代的」,強調「中國約佔美國科技產業市場約三分之一比重,若美國企業無法與大陸做生意,將對美國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黃仁勳與中國高官及DeepSeek創辦人的密集會談,引發了業界對NVIDIA可能在中國本土生產晶片的猜測。鉅亨網報導,黃仁勳與梁文鋒的討論圍繞「如何為中國設計下一代晶片,以滿足客戶需求以及中美雙方的監管要求」。一種可能的解讀是,NVIDIA可能考慮與中芯國際(SMIC)等中國晶片製造商合作,設計符合出口管制要求的中國版晶片。這將是對美國出口管制的戰略性規避,同時保住中國這個關鍵市場。
未來展望:技術鴻溝還是加速追趕?
隨著NVIDIA推出性能更強大的Blackwell晶片,技術專家認為,即使中國企業能夠購買大量H20晶片,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技術差距仍將存在。
然而,批評者如Anthropic公司CEO Dario Amadai則認為,H20晶片已經足夠強大,允許出口將幫助中國縮小這一差距,並可能威脅美國的技術優勢。
《Lex Fridman Podcast》的專家對AI產業的長期格局提供了獨特見解。他們指出,隨著模型技術的普及和成本下降,AI行業可能不會出現單一贏家。「我不認為這是一場贏家通吃的比賽,」一位專家表示,「Meta和Google等公司可以將AI融入現有產品,而專注於模型開發的公司如OpenAI和Anthropic則需要不斷創新以維持競爭力。」
這種行業動態也解釋了為何NVIDIA積極維護其全球市場地位。隨著AI技術的商業化加速,作為基礎設施提供者的NVIDIA需要服務盡可能多的客戶,包括中國市場,以維持其全球領導地位。
據鉅亨網報導,黃仁勳與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的閉門會談「主要內容圍繞如何為中國設計下一代晶片,以滿足客戶需求以及中美雙方的監管要求。」然而,「就在雙方會面當晚,美國宣布啟動DeepSeek的全面技術封鎖。」這顯示出美中科技競爭進入了新階段,對科技公司來說將是更大的挑戰。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這些管制措施可能導致AI產品價格上漲,同時增加全球科技分化的風險。隨著各國加速發展本土AI晶片產業,我們可能將看到一個更加分散但也更具競爭性的全球AI生態系統。
超越商業競爭的地緣政治棋局
NVIDIA H20晶片的出口管制已超越單純的商業競爭,演變為複雜的地緣政治棋局。它不僅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份額,更關乎國家安全和技術領導地位。
《Lex Fridman Podcast》訪談中揭示的中美技術競爭可能出現的兩種軌跡尤為值得關注。如果AI技術的重大突破發生在近期(2-3年內),當前的出口管制可能確實為美國帶來顯著優勢。但如果這一進程需要更長時間(5-10年或更久),那麼中國的產業能力和人才基礎可能會逐漸克服這些障礙。這種長期視角提醒我們,技術領導地位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持續演進的過程。
鉅亨網的報導顯示,這場科技戰可能已經升級為技術冷戰:「在黃仁勳訪中前一天,美國眾議院的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公佈調查報告,將DeepSeek定性為『深刻威脅』」,並在黃仁勳與梁文鋒會面當晚,「美國宣布啟動DeepSeek的全面技術封鎖」,「打算禁止DeepSeek採購NVIDIA AI晶片,並切斷美國用戶對其服務的存取權限」。
黃仁勳在此背景下的北京之行引發各方解讀。根據中央社報導,他在與何立峰會面時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前景,願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為推動美中經貿合作發揮積極作用。」這一表態顯示,即使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商業利益仍是科技企業的重要考量。
隨著各國日益重視AI技術的戰略價值,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類似的管制措施出現。對於全球科技企業而言,在這樣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同時符合不斷變化的法規將是一項長期挑戰。
美中之間的晶片競爭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緩和,這場技術爭奪戰對全球技術發展和國際關係的深遠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正如經濟學人智庫駐北京的高級分析師李子謙向BBC所言:「這對中國AI產業確實帶來挑戰,但不至於大幅拖慢中國在AI上的發展與應用。」終究,技術創新與地緣政治將持續相互影響,塑造未來全球科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