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人類未來:從70%工作消失到深偽倫理危機

AI時代的人類未來:從70%工作消失到深偽倫理危機

在台北時間2025年5月8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當地時間5月7日),美國參議院商業委員會舉行了一場聚焦人工智慧競賽的重要聽證會。由德州共和黨參議員Ted Cruz主持,華盛頓州民主黨參議員Maria Cantwell擔任副主席的會議中,四位科技業重量級人物——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微軟總裁Brad Smith、超微半導體(AMD)執行長蘇姿丰博士以及CoreWeave執行長Michael Intrator出席作證,共同探討AI即將對全球社會造成的問題。

「高達70%的工作可能被AI取代。」當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國會聽證會上重申這個預測時,空氣中瀰漫著一種既興奮又焦慮的氛圍。這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面對的現實。

工作革命:速度決定一切

「與以往的技術革命不同,這次的差異在於速度,」奧特曼在聽證會上解釋道。他指出,技術革命影響就業和經濟並非新鮮事——有些工作消失,新工作出現,許多工作變得更有效率,人們能做更多事、賺更多錢。

但這次不同。「社會在一定時間內可以適應巨大的工作變化,過去幾個世紀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但我不認為有人確切知道這次會有多快。」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

奧特曼以程式設計師為例,說明變化的速度:「成為一個有效的程式設計師,在2025年5月的意義與我上次在這裡的2023年5月已經大不相同。這些工具真正改變了程式設計師的能力,改變了世界將獲得的程式碼和軟體數量。」

但他強調,這不代表企業不再雇用軟體工程師,「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工作,生產力大幅提升。」

教育與技能:新時代的入場券

面對如此劇烈的變化,微軟副董事長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歷史一再顯示,技能投資和教育是關鍵。」

微軟副董事長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

史密斯呼籲國會支持AI教育,他在開場的「五個關鍵詞」中,就包括了「更多電工」和「更廣泛的AI教育」。「今晚在美國各地,無論是房子的閣樓、地下室還是普通臥室,都有孩子拿著電腦、手機,能夠上網,現在還能使用AI。讓我們投資他們的教育,投資美國公眾需要的技能。」

參議員楊恩(Todd Young)宣布將推出《AI公眾意識和教育活動法案》,旨在透過全政府方式提升AI素養,培養STEM機會,為下一代勞動力做準備。

律師和海軍陸戰隊退伍軍人,自2017年起擔任共和黨籍印第安納州參議員楊恩(Todd Young)

奧特曼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迭代部署」(iterative deployment)原則:「我們希望人們在技術發展過程中就開始使用它。」他認為,讓社會與技術共同演進,讓人們儘早獲得強大工具,讓他們找出新的應用方式,是幫助平穩過渡的最佳途徑。

深偽技術:當真相變得模糊

聽證會上另一個引起激烈討論的議題是深偽技術。參議員羅森(Jacky Rosen)分享了令人震驚的案例:艾爾·羅克(Al Roker)的深偽影片推銷高血壓療法、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的深偽從醫院病床上要錢,以及索尼音樂不得不移除超過75,000首包含哈利·史泰爾斯(Harry Styles)、碧昂絲等藝人未經授權深偽聲音的歌曲。

「這不只是名人的問題,」羅森強調,一位來自明尼蘇達州的葛萊美提名藝術家也向她表達了對數位複製品的擔憂。更令人憂心的是,一年內有超過20起年輕人因網路深偽圖像導致自殺的案例。

民主黨籍內華達州參議員羅森(Jacky Rosen)

奧特曼承認深偽技術的威脅:「如果你接到電話,聽起來完全像你認識的人,他們驚慌失措地需要幫助,或者你看到像你提到的那些影片,這會在非常深層的心理層面影響我們。」

但他也坦言完全阻止深偽內容的生成是不可能的:「我相信開源和開放權重模型總體上是好事,我們需要追求它。但這確實意味著會有很多這樣的模型能夠做到這一點。」

AI偏見:演算法中的歧視

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馬基(Ed Markey)直接提出了一個尖銳問題:「演算法可能存在偏見並造成歧視嗎?」

「當然,」奧特曼和史密斯異口同聲地回答。

馬基警告說,AI正在「加劇我們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偏見和歧視」。他指出,有偏見的演算法意味著黑人和棕色人種家庭獲得抵押貸款的可能性降低,殘障人士被推薦工作的可能性降低,女性獲得高等教育獎學金的可能性降低。

「這些是正在發生的真實傷害,」馬基強調。他批評了奧特曼此前關於政府不應對AI實施隱私監管,而應「在問題出現時迅速回應」的言論。

「我們不需要等著看測試和訓練不當的演算法是否會傷害邊緣化社群,」馬基說,「人工智慧已經在加劇偏見和歧視。」

民主黨籍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馬基(Ed Markey)

反猶太主義的新戰場

聽證會還觸及了AI在傳播仇恨言論方面的問題。參議員羅森提到,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 ADL)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報告顯示,幾個主要的生成式AI模型延續了危險的反猶太刻板印象和陰謀論。

奧特曼回應說,OpenAI當然與公民社會組織在這個議題上合作,並表示願意繼續這樣做。「我們希望使用者有使用模型的自由,但我們也不希望它們對社會結構或特定群體造成傷害。」

他承認在言論自由的背景下,AI面臨著新的挑戰:「這是新穎的,我認為它與我們以前面對的不同。我們確實將這些視為使用者一對一使用的工具。但當然,我們不是來製造可怕的反猶太產品的。」

兒童保護:避免重蹈覆轍

共和黨籍副總統范斯(J.D. Vance)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網際網路時代在保護兒童方面做得好嗎?

共和黨籍副總統范斯(J.D. Vance)

「不太好,」剛當上父親的奧特曼坦承。他分享說,作為新手爸爸,他「不知道在沒有ChatGPT的情況下,人們是如何照顧新生兒的」,這凸顯了AI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

但他也表達了對兒童使用AI的擔憂:「我不認為你希望你孩子最好的朋友是AI機器人。」OpenAI的原則是「對待成年使用者像成年人,給予他們很大的靈活性和自由。但對兒童需要更高層級的保護。」

參議員費德曼(John Fetterman)還提到了人們對AI「奇點」(singularity)的擔憂——當AI開始幫助創造下一代更強大的AI時會發生什麼?

民主黨​賓夕法尼亞州參議員約翰·費特曼(John Fetterman)

奧特曼的回應既謙遜又充滿敬畏:「我對進展的速度感到極度興奮,但我也很謹慎。我會說,我在它面前感到渺小。這超出了我們所有人完全理解它將走向何方的能力。」

社會關係的數位轉型

奧特曼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觀察:「人們越來越依賴AI獲得生活建議、情感支持等。這是最近幾個月出現的新現象。我不認為這完全是壞事,但我們必須理解它並非常仔細地觀察它。」

這反映了一個更深層的社會變革:AI不僅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還在改變我們的社交和情感生活。當AI成為人們尋求建議和支持的對象時,這對人類關係意味著什麼?

面對這些挑戰,產業界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迭代部署」——讓人們在技術發展過程中就開始使用它,而不是等到完全成熟才推出。

奧特曼解釋:「我們已經這樣做了將近五年,從我們的第一個產品發布開始。隨著社會和這項技術共同演進,將強大的工具交到很多人手中,讓他們找出要用它做什麼,創造什麼,為彼此提供什麼價值。」

在希望與警惕之間前行

這場聽證會展現了AI時代的雙重性質:既有巨大的潛力改善人類生活,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工作崗位的大規模轉型到深偽技術的倫理困境,從演算法偏見到兒童保護,每個議題都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和行動。

正如史密斯所說:「永遠不要低估技術能做什麼……但第二點是人們太少討論的,儘管它每天都在我們面前展現:永遠不要低估人類能做什麼。」

作為一個高度依賴科技產業的經濟體,台灣不僅需要思考如何在AI硬體供應鏈中保持優勢,更需要為AI帶來的社會變革做好準備。從教育系統的改革到勞動力的再培訓,從倫理規範的建立到弱勢群體的保護,台灣社會需要展開全面的討論和準備。

正如奧特曼在描述AI的未來時所說:「有些人稱之為奇點,有些人稱之為起飛。無論是什麼,感覺像是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我認為能夠經歷這個時代是極其令人興奮的,我們可以讓它成為美好的事物。但我們必須以謙卑和某種謹慎來對待它。」

這或許是我們面對AI時代最好的態度:既擁抱機遇,又保持警覺;既推動創新,又保護人性。在這個技術快速變革的時代,唯有平衡這兩者,我們才能真正實現AI為人類服務的願景。